2022知青年in奉浦里系列营造活动第一场「营造自己的地方,我们可以做什么?」
时间:10月21日11:30—18:00
主持者: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
组织者:奉浦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区知联会奉浦分会
参与者:40名来自街道党群及村居致力街区创生的小伙伴们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理事长何嘉为大家介绍了大鱼是怎么样一个组织以及近期对社区营造的思考。
公共艺术 X 活力街区
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街区?
工作坊邀请大家共同体验由大鱼营造团队研发的「做一天新华人」社区生活圈体验游戏。
以沉浸式、趣味式的形式,通过了解社区背景,抽取生活圈路线,走街观察的过程,激发大家对新华生活的体验和连接。
大家通过新华走街,分别完成五大任务找到一家为之所动的小店;找到艺术便民橱窗;找到社区微更新点位;和一位新华街坊搭讪;支持一家在地商店。
街头的公共艺术、街坊发起的美好行动、有坚持的热心店家……都将成为我们沿途的风景。
公共艺术 X 社区营造 X 地方创生
走街串巷后,各个小组分享各自小组所发现的“美”,从分享中进一步感悟什么是艺术、发现什么是营造、理解什么是创生。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金静
与大家分享了分别从发现地方、艺术激活社区、街区共创、参与式据点、街区节事、地方创生、社会创新等七方面为大家介绍「营造自己的地方,我们可以做什么?」。
各个小组围绕各自的议题展开头脑风暴
大家围绕“如何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活动”展开讨论。硬件方面,提升分中心的开放性,如二楼开放式平台打造要突出自然、底楼的内部打造要突出文化互动性。软件方面,要积极组建由社区居民骨干自发组织的各类社团和群聊,如健身社、宠物社等等,同时组建热心专业居民宣传团队帮助社团活动做好活动插画、文案、摄影等宣传工作。
——1组发言人邢佐艳
通过老年人作为关键词发散思维,一是组织开展定期定时的蔬果集市,鼓励阳台种菜、社区花园种植草药等;二是挖掘社区故事,发现社区达人,体现社区文化的同时运用他们的力量带动居民自治。
——2组发言人顾敏琪
对于如何将展览、商业与养老的融合,我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是以下几点,1.对于文字应该尽可能的大,2.在店内设置相关的助老设施例如轮椅,拐杖等,3.如果当日有子女小孩陪同有相应折扣,4.用报纸或者油纸进行包装,5.用类似肯德基优惠券的形式制作优惠券,6.在老人聚集区或者居委门口张贴小地图,便于宣传。该展览主要目的弘扬传统的尊老文化,同时与商业展览相融合。
——3组发言人叶宇轩
针对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提出老靠浦水果摊设想。第一,与小浦IP联动,吸引年轻群体打卡了解,加强宣传力。第二,以老人生理敏感性打造“二多二匀四通一平”场所,提升老人购物舒适度。第三,以老养老,提供“老人手作”产品,提升老年群体参与度。
——4组发言人石雨静
充分挖掘奉浦街道内红色资源,例如奉浦四季生态园内的红色点位、奉浦街面老店的红色故事和法治公园等空间、人物类资源链接成一条奉浦专属“红色路线”,并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呈现,扫码即可浏览。
——5组发言人李涛
为了让城市街面更有参与性,改变人们街边低头行走的状态,促进人与人的链接,更多的感受城市温度。我们在不同的道路上设置公众可参与的小装置,如城市万花镜、传声筒、可自由创作的亮片画、可旋转的沙画及沙漏等,让行人更多参与互动,通过“互动、乐趣、链接、艺术”四个关键词,结合梦想街区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
——6组发言人王佳婉
在方案评审阶段,小组派出代表戴上具有独特身份属性的角色面具,化身儿童、热心大叔、老年人等,对其它组的方案进行提问与质疑。
面对儿童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优化?
面对房产中介的质疑,如何摘掉脏乱差的标签?
面对艺术策展人提出的疑问,他们又该如何去深入挖掘?
面对社区商家的提问,这个对他们有何意义呢?
面对社区工作者的需求,他们又是如何回应的?
面对热心大叔的问题,艺术怎么才能兼顾老年群体?
在各小组陈述完毕后,众人一起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提案以及最有可能落地的提案。敬请期待吧!
每个人,对于艺术、营造、创生的关系,都拥有自己想象,正因为角色的多样性,才能引出我们对于“公共艺术 X 社区营造 X 地方创生”无限多种可能的讨论。
一片土地上发生人与人的关系承载人们的生活与生计,并在人们心里建立意义,才会被称为「地方」Place &Home。
(转自:上海奉贤)